驚人的因果定律:這3種短見 在你60歲之後「會報應在子孫身上」 誰也逃不掉
白居易的《讀禪經》中說:「空花豈得兼求果,陽焰如何更覓魚。」
這世上的事,每一次的發生,皆是前因之果,亦是後果之因,循環往複。
因果如織錦,每一線皆前定,每一結皆後果。
古人說:「莫道因果無人見,遠在兒孫近在身。」
很多時候,前人種下了因,未必在當下就結果,而是有可能顯現在未來的人和事上。
人生在世,視野決定思維,思維決定行動,行動決定未來。
人生如棋,落子無悔,唯有遠見,方能步步為營。
有個驚人的因果定律:這三種短見,在你六十歲之後,會報應在子孫身上。
01、老人早早退休,增加了子孫贍養的負擔。
勝輝原來是一位國企職工,五十多歲的時候,因為企業改制,不幸下崗。
與他有著同樣遭遇的同事,下崗以後,基本上都選擇了再就業,每個月除了有幾萬元的薪水收入之外,還能繼續繳納社會保險。
他則選擇在家躺平,不再外出打工,整日拎著鳥籠子溜達逗鳥。
他只有一個兒子,媳婦也是獨生子女,兒子和媳婦將來要承擔四個老人的贍養壓力。
到了退休的年齡,因為社保繳納年限較低,所以每個月僅有1萬元的退休金。
他早早地就退休,在他六十多歲的時候,家裡的老本基本上已經花光,每個月的退休金也僅僅夠維持日常生活。
在一次體檢中檢查出了肝臟有問題,做了一次大手術。兒子為了給他治病,不得不同時兼職開網約車還外債。
有一次,兒子疲勞駕駛撞在了隔離帶上,差點成為殘疾人。
看到兒子的辛苦和不易,他非常懊悔當初的選擇。
梁曉聲說:「如果天空是黑的,那就摸黑生存;如果發聲是危險的,那就保持沉默;如果自覺無力發光,那就藏身於黑暗;但是,不要因為習慣了黑暗,就為黑暗辯護;不要因為習慣了苟且,就為苟且而得意。」
人到老年,養老的方式有兩種:一是靠自己,二是靠兒女。但是,總的來說,應該先靠自己,必要時才靠兒女。
兒女有自己的小家庭,肩上的責任和重擔也很大,如果為人父母,早早就退休躺平,完全坐等兒女養老,是自私和愚蠢到。
記住,養老的最佳策略是在年輕時儲備足夠的財富,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老了依然有個好身體。
02、老人不重視教育,導致子孫生存越來越困難。
立才出生在貧窮落後的農村,父母沒有什麼大本事,辛苦勞碌了一生,最大的成就就是分別為他和弟弟蓋了兩處房子,娶上了媳婦。
他和弟弟幾乎前後腳結婚,兩家的境況毫無差別,都是一窮二白,然而,他們後來的人生境遇卻相差千裡。
立才不重視教育,只想早賺錢,所以,一兒一女皆是初中畢業就紛紛輟學,外出打工賺錢,家裡的日子漸漸好起來。
立才很是得意,經常在外人面前誇耀說:「花那麼多錢和時間讀書,不如早點去打工賺錢。」
相比,弟弟家的日子就艱苦很多,為了供應兩個兒子讀書欠了一屁股債。
一家四口人,多年來還是住著破舊的老房子,因此總是被立才嘲笑。
然而,到了兒女們該成家立業的時候,立才卻傻眼了。
他的一雙兒女,在外面打工沒幾年,到了適婚的年齡,就紛紛回到老家結婚,找的對象也是沒有文化的人。
兒子和媳婦,女兒女婿都是一邊在老家種地,一邊到附近的縣城打工,過的依然是底層人的生活。
而弟弟家的日子卻不同往日,兩個侄子考上了大學,都在大城市安家落戶,脫離了農民身份,過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。
立才看著弟弟一家人的美好生活,後悔不已。
培根《培根論說文集》中說:「讀書足以怡情,足以博彩,足以長才。」
人活著,要想過上好日子,要先開智,先長本事,而讀書學習是唯一的捷徑,也是成本最低的一條路。
讀書如登高,足以開闊眼界;讀書如望遠,足以拓展視野。
《人世間》中說:「讀書的目的,不在於取得多大的成就,而在於,當你被生活打回原形,陷入泥潭時,給你一種內在的力量。」
對普通人來說,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,卻是最好走的路。
為人父母,如果不重視教育,不支持兒女讀書,則會讓兒女繼續自己的人生和老路。
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,沒有文化和智慧加持下的子孫後代,生存會越來越難。
03、老人人品太差,成為子孫上學找對象的障礙。
維利在六十二歲那年,像被鬼迷了心竅一樣,為了同村的一個寡婦,死活都要與髮妻離婚。
他與妻子當年雖然是通過相親認識,但是,結婚以來,兩個人共擔風雨,生兒育女,沒有愛情也有親情。
妻子賢惠能幹,善待公婆,體貼丈夫,教導孩子,把一雙兒女教育的懂事又有出息,可謂勞苦功高。
兒女都成家立業以後,他沒有了經濟壓力,就開始飄起來,竟然為老不尊,做出了讓家族蒙羞的事情。
他的個人作風問題,在村子裡鬧得沸沸揚揚,後來又被一傳十,十傳百,臭名遠揚。
有一天,孫子哭哭啼啼地從學校跑了回來。原來,是因為有的同學罵他的爺爺是「老流氓」,所以孫子便與同學們大打出手。
兒子和媳婦被老師叫到了學校,不僅被老師說教了一頓,還讓兒子同學的家長暗地裡嘲諷了一番。
就連大女兒的閨女找結婚對象,都因為他的緣故,被人家說三道四。為此兒女們都苦不堪言。
為此兒女們也都漸漸疏遠了他,把他一個人丟在老家不聞不問。
詩曰:「瀰漫怨氣結成堆,凜冽凄風團作陣。」
老人無德,如枯樹無果,歲月雖長,卻無滋養。老人無德,家中矛盾多,麻煩不斷,不得安寧,福運不來。
現實生活中,好事多摩,壞事傳千裡,老人沒有德行,外人就會認為子孫後代也是有樣學樣,無論是兒女找對象,還是在外求學、工作,都會受到影響。
兒孫們的生活都會因為人際關係的惡化,而變得不順利。
一個家庭,老人就是根基,如若老人德行不正,上樑不正下樑歪,會將戾氣和怨氣帶進家門,趕走了福報,累及兒孫。
賈平凹在《暫坐》中寫道:
「不過是在這人間暫坐,卻要經歷萬千滄桑。人生就是一場暫坐,短暫的來世界上坐了坐,品品這世上的酸甜苦辣。
任何人與人、事與事、萬物與萬物,之間都包含著聚散無常,是一場短暫的聚居而已。 身在紅塵,難離紅塵。」
人活著,只有做好人,做好事,經營好家庭,才會讓自己和子孫後代終生受益。
明代思想家李贄說:「但所謂短見者,謂所見不出閨閣之間;而遠見者則深察乎昭曠之原也。」
人活著,要自律、自強、自立、自愛,有認知,有格局,有遠見,有智慧,才會活好這一生。
所以,人在年輕的時候,要記住以下幾點,積累福報,蔭蔽自己的晚年和子孫後代的未來。
其一、在能賺錢的時候就不要輕易躺平,自己存好養老錢,才是晚年的底氣。
其二、在養育兒女的過程中,重視兒女的教育,走一步看三步,兒女成才,才是最大的贏家。
其三、在漸漸老去的路上,修好德,養好身,護好心,廣結善緣,多積福報,惠及兒孫。
文章來源:搜狐